今年上半年,不管是批发或者零售,大家都能明确感受到今年水果价格的暴涨。根据水果批发市场数据显示,今年大家感受到的水果暴涨,主要是怪“国民水果”的供不应求,随着下半年“国民水果”的产量恢复,或许这种“高价水果”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。
上半年的高价趋势,主要得怪“国民水果”
从中国农业信息网公布的各类水果批发价格来看,上半年涨价的水果的确不在少数,但真正能称得上暴涨的其实也并不多。
我们整理了部分水果过去一年的价格变化:
我们发现类似香蕉、柚子等水果,价格相比去年只是略涨10%左右。此外,甚至还有一些不太“红”的水果在悄悄降价,如山竹、龙眼、柠檬等,价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跌,其中柠檬同比去年5月降幅接近20%。
但是大家为啥普遍感觉水果大涨呢?
主要还是因为国民水果涨幅夸张,其中苹果和梨,同比去年5月价格直接翻倍,柑橘的价格也同比上涨了四成。
具体来看,富士苹果过去十年的批发价格主要在4-6元/公斤之间浮动,而今年7月批发价已经超过12元/公斤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那些涨价少甚至降价的水果,相对比较小众或者价格较贵,本就不常吃或者日常吃不起。
而这次价格大涨的苹果、梨和柑橘,长期以来因为价格亲民、产量大等原因,已经成为家庭常规消费水果。当这些水果的价格快速飙升到不再亲民的水平,大家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便宜的替代品,自然顿觉吃不起水果了。
涨价的原因主要还是供不应求,苹果、梨产量退回8年前。
我们知道,水果价格存在起伏是正常现象。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,水果生产价格指数呈周期性波动,与坊间流传的“一大两小”农业周期基本吻合。
水果行业经常出现大赚一年歇两年的情况,前两年水果价格基数并不高,2019年大概率会轮到水果价格上涨的大年。
而4月与5月本来就是水果上市青黄不接的淡季,供应不旺盛但群众吃水果的需求依旧存在,我们随意搜索了下,每年这个时段都会出现“水果青黄不接时段到来,水果价格升高”之类的报道。
但像今年这样涨势如此凶猛,让大家颇有些承受不住,继续用周期性变化来解释就有些说不过去了。
我们研读了各方的分析与数据表现,认同核心原因在于主要水果产量大幅下滑。
从9月开始,水果价格或将迎来大转折
可能是因为去年的水果产量实在太惨淡,所以才导致今年的水果尴尬期过长,接连几个月水果的价格也没有降下来。
不过,今年是苹果、梨等大单品的丰收年,产量比17年还要高,随着今年产季的到来,降价趋势已经愈发明显。
7月,应季水果产量增加,从批发价的变化情况来看,水果价格曲线开始回落,虽然这个转折点来得比较晚,但终究还是来了,西瓜,甜瓜、火龙果、桃子等水果价格开始快速下跌。
至8月中旬,多种水果价格已经回落至正常水平。
比如,近期早熟梨集中上市,超市价格已经回落至1.5~2元/斤,而5月时,梨在超市的价格一度飙升至7~8元/斤。
随着更多秋冬季水果集中上市,下半年水果价格将回落到正常水平,甚至不排除部分水果刷新近几年低价。
根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了解到的相关情况,2019年多个产区的梨、苹果等主要水果产量涨势喜人,丰收在望。
按照正常节奏,这波水果应该会在9月份左右上市。也就是说,从下个月开始,维持了大半年的高价水果,可能将迎来大转折!
雪上加霜!进口水果增长30%
除了产量上升导致的供大于求的忧患之外,进口水果也是今年水果市场一大“隐患”!
上半年,在国内水果价格上涨的同时,我国水果进口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。海关统计数字显示,2018年我国进口水果总量和总金额均保持高位数增长,其中进口水果总量达到了552.7万吨,同比增长25%;水果进口总金额达到76.2亿美元,同比增长36%。
本来生活网水果采购负责人曾表示,今年国产水果价格上升,进口水果同比增长30%。进口水果之前主打高端市场,现在开始呈现中高端通吃的趋势。
这对国产水果是一大挑战,尤其是热带水果方面!
我国热带地区面积较少,除了海南南部无冬季外,广东、广西、云南南部热带地区冬季最低温接近0摄氏度左右,影响部分热带水果的冬季生产,导致减产等情况。再加上热带水果品类多,多种水果口感较好,深受消费者欢迎,国内生产的水果无法满足消费需求,只能由进口来保证。
如主要热带产品:香蕉、榴莲、红毛丹、椰子、菠萝、荔枝、桂圆等近年来进口量一路飙升。
其次进口的高端水果品类增加,除了樱桃、牛油果等主要品类,一些高端苹果、猕猴桃的进口量也稳步增加,主要是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快速增长。
再次南北半球应季水果生产差异导致进口量增加,主要品种包括猕猴桃、车厘子,提子、葡萄、苹果,橙子、柑橘等。
当我国处于冬春季,南半球正处于夏秋季,相应水果在国内供应紧张,需要进口来满足需求。
进口水果品质相对更加稳定的原因。国产水果多为散户种植,标准化程度低,此外随着进口量不断增大和税收减少,进口水果价格也越来越便宜。
如今,苹果、梨、柑橘等大宗单品即将大量上市,下半年的价格走低趋势已初显,关于这一点,你怎么看?